关于思维方式的变革

2017-11-21 21:54
799

中共中央党校钱俊生

(1998年8月8日)

  20年以来,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工作者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原则,冲破重重阻力,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应该说,这些成果的取得,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学术上的回应。

  展望未来的人体科学和童子长寿九步功的研究,仍然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步履艰难,用钱老的话说,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我想,困难虽然很大,但总有攀上去的希望,因此,前途是光明的。

  回顾这些年的争论,面对将来新的使命,对于人体科学工作者或是极为反对人体科学研究的人士来说,应该在思维方式上一次变革,即从传统的单纯“实体型思维方式”向现代的“动态关系型”思维方式转变。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完全实体化的或“实体中心论”的思维。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物质的内在组成,搞清楚存在的本体是什么?人们终于明白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形形式式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人类对物质的分析,着眼点就是对物质实体进行解剖,看它是什么分子?什么细胞?最终从物质实体的定性和定量组成上解释物质。这种物质实体主要是指有形的、有实际质量的和自身特性的“客观实在”。实体中心论思想对于古代模糊整体论思想来说,是极大的进步,它要求人们从物质的内部组成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推动了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物质原子还可以分下去,它是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基本粒子组成的。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实体中心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典型的事例是人们对燃烧现象的解释。燃烧是经常遇到的化学现象,但物质为什么能燃烧?在17世纪机械唯物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用“燃素”来解释燃烧现象,即认为燃素包含在所有可燃物中,燃素的存在是物质燃烧的内在动力。然而,燃素毕竟是臆造出来的物质要素,化学发展所提示的实验事实必然要与燃素说发生矛盾,不破除燃素说,化学就很难发展。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特别是对燃烧现象的定量考察,在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与氧化合的过程。这一学说的提出,在近代化学的发展中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门捷列夫周期律等科学理论的创立,人们开始认识到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这些科学发现中敏锐地意识到,正是物质的普遍联系才决定了整个世界的稳定存在和辩证发展。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40页)这就预示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更加重视对物质内部相互作用和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现代科学中相对论、量子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自组织理论、复杂性理论的重大成果证明了这种研究趋势。

  在现代社会,信息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它是比物质、能源更重要的第三类资源。但是,信息是什么?按照“实体中心论”的思维方式,总要回答是物质还是精神。如果是物质的,就要回答是分子还原子。事实上,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属于“关系”范畴。当代关于“时间空间是不是物质”、“信息是物质还精神”之类的争论和困惑,多伴来自这种思维方式。

  我们所以提出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阻碍着科学的发展,同样阻碍人体科学的发展。如果眼睛以外的人体器官能认字,如“耳朵认字”、“手指认字”,他就要质问你“外气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如果回答是精神的,当然是唯心主义。如果回答是物质的,他又要问你“是分子、是原子还是什么粒子?’’如果回答不了,外气就是不存在的,研究气功就是伪科学。

  从哲学高度来看,单纯实体型思维的特点和缺陷是:对于“存在”范畴,只把它与“存在者”范畴,即“什么存在着”相联系,只把“存在”当作一个名词,当作对实体的静态指称来理解和使用,说外气存在,就想到是原子还是某种粒子存在。而没有把“存在”同时也理解为一个动词,即关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变化、过程”等同时考虑在内,并且实际上是把它们分离开来思考,因此难以注意“关系”的存在论意义。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的发展更加充分的揭示了物质的普遍联系的辩证法特征,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走向了以“关系思维”为主要类型的阶段。所谓“关系思维”的特点,就是不再把“存在者"即本体和实体当作“存在”的唯一涵义,而是上升到了关于“存在方式”的思考阶段。这种思维方式并不否认或消解原来的本体论问题,但指出本体论问题仅仅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关于存在方式的思考,意味着要从内外部结构、联系、系统、秩序、信息等关系状态来进一步深入把握世界万物的存在,即从相互作用、联系和关系等“存在方式"的意义上来把握丰富、深刻的现实。这是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特征和启示。也是现代思维方式变革的科学根据。

  依据“关系思维”来思考什么是信息?它不是“存在实体”,而是“存在方式”。就是在消息的接受者与发送者之间建立了联系,消除了某种“不确定性”,产生了信息。如果以“实体思维”来思考信息,企图寻找到“信息粒子”、“信息素”,是不可能的。气功界有一个观点,叫做“心诚则灵”,常被人判是:“是唯心主义”的。这也是“实体思维”在作怪。如果用“关系思维”来思考,它表明主客体之间建立了联系,产生了和谐与信任,一方的观点容易被另一方接受,就可以产生某种结果。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人类大脑还有许多空白区有待开发,人体科学和气功的研究,呼唤着科学工作者思维方式的变革。

         (作者工作单位:中央党校科技哲学教研室)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 姓名*

    *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