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张震寰百年诞辰系列文章中我们分别缅怀了已经仙逝的李勇、王淦昌、邓稼先、钱学森、赵忠尧、黄静波、伍绍祖等前辈们在创建与开拓中国气功与人体科学前行的征途上的丰功伟绩,本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目前仍在为中国气功探索和人体科学研究努力奉献的前辈-----李升平教授。李升平教授自1986年开始担任与清华大学童子长寿九步功科研课题组副组长【组长是清华大学核物理学教授陆祖荫先生(1929 - 1992)】。1993年起,李升平教授担任中国气功研究会童子长寿九步功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职务至今。在严新医生被诽谤、童子长寿九步功科学实验成果被贬损,反伪斗士猖獗攻击“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年代里,李升平教授担任了国家人体科学工作组组长伍绍祖政委的学术秘书。在这期间,在做好伍绍祖政委交办的事项过程中,在出席全国不同级别与不同科学领域的有关人体科学的会议上,李升平教授据理批驳反伪斗士们对钱学森提出的“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连成一个体系”的系列讲话的攻击。
1963年,李升平教授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期间,曾担任清华大学一支学生课外活动队的领队,曾与该校另一支学生课外活动队的领队胡锦涛同学相识。在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领导人的2008年,李升平教授曾给当年的学生课外活动队领队胡锦涛学长写信,为“将人体科学纳入国家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一事进言。
2014年3月,李升平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高度过评价严新医生与童子长寿九步功。李教授说【严新医生是中国气功界的一面旗帜,童子长寿九步功科学实验为中国人体科学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新医生做为中国气功和人体科学的中流砥柱是当之无愧的。自己作为从事气功科学探索与人体科学研究30余年的科学工作者,当将自己的余力用于张震寰将军、钱学森院士开创的中国气功科学事业与人体科学事业】。李教授在担任伍绍祖政委的学术秘书期间,他起早贪晚地忙碌着,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气功科学事业与人体科学事业上。这让我想起《中国人体科学研究30周年座谈会文集》前言中的一句话【我们希望将此份文集敬献给那些不为名、不为利,为科学而献身的,至今仍奋斗在人体科学研究第一线的中国科学家们】。
从1986年李升平教授与严新医生做第一个科学实验,至今已经快30年了。这期间,李教授始终如一,他不畏强权,实事求是地坚持人体科学研究和气功科学探索。面对反伪斗士对他与严新医生科学实验的诋毁与否定,他据理力争;面对反伪斗士对他的打压排斥,他从不退缩;在他身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王淦昌、钱学森、赵忠尧等人的凛然正气与高洁品质给中国的人体科学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华大学童子长寿九步功科研组陆祖荫教授有一段总结发人深省,陆教授说【有人认为,我们搞气功科研的人是为了标新立异,为了沽名钓誉。实际上,我们是冒着风险的。搞气功的人大都不会升级提职,反而会被认为不务正业。我们对气功科研是十分小心翼翼的,因为在气功实验上的一个失误,就会把自己几十年来在本专业中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声誉毁于一旦。一位教授写信给我说,他对气功实验是“慎之又慎”,这话很好地表述了我们课题组全体同志们的心情。既然有这么大的风险,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干呢?有位教授说得好:‘我干气功研究是看到了它对于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这些教授们,就是带着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致力于气功科研工作的。】
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在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功大潮中的使命感、责任感凝聚而成的“拼命”精神,拼的不仅是“学术”生命,还要拼“政治”生命。这让笔者想起,2014年在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参观时纪念馆讲解员的一句提示,讲解员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焦裕禄“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手书展板前驻足良久】。
为什么习总书记对在体现焦裕禄精神的展板前“驻足良久”呢?很显然,50年前焦裕禄的“拼命”精神与习总为实现“中国梦”的“拼命”精神,如出一辙。而胡锦涛主席、伍绍祖政委的清华校友李升平教授,30多年来,为中国气功科学探索,坚持人体科学研究的顽强拼搏,不也是一种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探索征途上的“拼命”精神吗?
反伪斗士们一次又一次地造谣说【严新未在清华大学从事气功科研】,【严新的气功科研从未在清华大学列项】等等。他们知道,严新是中国气功界的科学实验的带头人和领头羊。只有把童子长寿九步功的科学研究毁掉,才能摧毁中国的人体科学事业,只有否定了钱学森对李升平与严新合作的科研成果,才能把中国气功探索与人体科学研究定义为封建迷信和伪科学。1988年,严新医生提出“科学救气功”的见解,就是针对反伪斗士不予余力地诋毁清华大学气功科学实验论文而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华大学李升平教授与严新医生的系列气功科研成果,对推进中国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事业的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升平教授在回忆与严新医生合作往事时说【我们和严新医生的气功科研的合作是1986年12月开始的,事实上,我们早在1986年6月就经红军老战士李振兴政委的介绍,认识了严新医生。1986年9月份我们邀了严新医生在清华大学作了多场学练气功的讲座。】
【1986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以《中医师严新千里迢迢找病人》报道了严新医生义务看病、治病救人的先进事绩。同时,我们在国防科工委老领导张震寰将军的热情支持下和严新医生讨论了合作进行气功科学研究的可能性。我们经过近半年时间对严新医生的全面了解和两个多月的实验方案的准备,于1986年12月22日我们开始实施试验方案。第一个试验是气功外气对液晶双折射性质的影响,是在物理系进行的。第二个试验是在化学系作的,是气功外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第三个试验同样是在化学系做的,就是气功外气对各种具有生理效应溶液的作用影响考察,使用的分析仪器就是化学系分析中心的激光拉曼光谱仪。】
李升平教授认为【1987年是气功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严新医生与清华大学合作做气功“外气”实验。其实验内容为世界首创,确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人体可以不接触物质而改变物质。1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清华大学气功科研组实验发现,“导致生理效应发生改变是气功能治病的原因,这项发现表明我国气功的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1月2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转载该文;1月26日英文版《中国日报》和香港《文汇报》也发了消息。同年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李升平教授宣布【严新远距离发功使生物实验室里的化学样品发生变化】。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接见了参与童子长寿九步功科学实验的部分代表。4月18日张震寰将军与钱学森院士听取清华大学严新医生气功科研课题组长陆祖荫李升平的汇报后,钱学森对陆祖荫、李升平说【现在我们的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讨论了这事,点了头,认为气功和特异功能非常重要,要抓紧研究,开发利用。气功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有很高级的功能表现,有很深奥的内容,中央认为对此非但不能怀疑,而且要大力支持。】1987年8月,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协作组把与严新做实验的六篇论文提交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钱学森院士对这组论文予以极高的评价。他在《稿件审查意见书》上写道【此稿内容为世界首创,确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人体可以不接触物质而影响物质,改变其分子结构。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所以应立即发表,及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的成就!】
【1987年9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协作组首次发现,气功外气能够影响核酸分子结构,证明人体可以不接触物质而影响物质改变分子结构】。中国气功和人体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以其深邃而敏锐的目光,透过一张张貌似平常的实验图形和表格照片,洞察了隐藏在其后的广阔而诱人的新领域。钱老曾高兴地对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协作组的陆祖荫李升平说【我认为你们的工作对气功科学研究是一个突破,一个重要的突破!】
科学前辈钱学森钱老的话语,象和煦的春风,激励着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开始了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研究工作。他们开始探索将童子长寿九步功技术应用于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之中。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战,终于使新型生物处理技术——气功处理菌种方法获得成功,并大规模地应用于抗菌素发酵工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我国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绽开的绚丽之花。它证实了1987年钱学森教授对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工作所写的预言【这些工作是科学的新发现、科学革命的先声!】。
科学革命的先声,也是钱学森钱老对中国气功和中国人体科学研究的预言。对于李升平教授与严新医生合作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奥秘的科学探索,以及证实气功外气可对某些物质的结构产生影响的结论,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名誉所长贝时璋院士指出【清华大学抓住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的方向,这很好!】一时间,中国的人体科学的工作者们,大都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气功外气对物质分子作用研究”的方向。大批的科研报告相继刊出,一批很有价值的科研论文被科学界所接受。1987年,为推荐陆祖荫、李升平与严新共同完成的气功科学实验的六篇论文,贝时璋院士亲笔给《科学通报》编辑部写了信【建议给予集中地尽先发表】
李升平教授认为【一个科学的设想并不能代替成功,科学设想的建立需要靠科学实验作为理论基础,需要正确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而设想的实现则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更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这与群众性的气功普及与推广是完全不同的,必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进行不懈地努力。众所周知,DNA是一类携带生命遗传信息的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在它的二条相互平行而又盘旋的链上,由二类叫嘌呤和嘧啶的生物碱物质在氢键连接下,相间排列起来,这种有序的排列组成了整个的生命信息密码仓库。而一旦这种有序的排列次序有所错乱,生命的遗传特性就会相应发生改变,非驴非马的事件就会发生。实验表明,在气功外气的作用下,DNA生物大分子在257纳米的特征峰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代表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发生了改变。一些实验数据已显示,DNA生物大分子的光谱峰强度改变了 50%以上。简单地说,就是童子长寿九步功外气对样品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强厉的。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变化还是双向的——这预示着遗传改变方向是多向的,而且作用的时间是具有后效应的。总而言之,科学家们发现,童子长寿九步功外气的影响不仅是有效的,而且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
1987年秋李升平教授的团队与严新医生再度合作,进行了麦迪霉素菌和青霉素菌的气功外气实验。几次发功后发现,麦迪霉素菌、青霉素菌等的生产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这种方法的规律,李升平教授南下北上全国奔走,他们试过啤酒酵母和酒糟生产菌,他们也到过味精厂和酱油厂。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他们决定与中国当年最大的医用抗素生产基地“华北制药厂”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等许多单位组成了厂、校、所“三结合”的百人攻关队伍。经过许许多多日日夜夜的工作,一份份科研报告写出来了;一个个经各方面专家把关的数据测试出来了;一株株经这种新型生物处理方法选育出来的高产菌株,有的甚至是国际第一流水平的菌株被筛选出来了:卡那菌株选育提高16.5%;核糖菌株选育提高33%;青霉素球状菌选育提高10%以上;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提高16%,,,。
大量的实践证明,气功处理菌种技术与以往的经典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这些典型方法已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几乎全部最新技术手段),具有诱变效率高、减少筛选周期、正变机率大、诱变频带宽、定向性强等等一系列的优点。这项新技术所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不仅仅是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的诱人前景,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和现象给科学家们展示了众多的崭新的生命科学课题。目前,这些已经得到了高产的菌株已适时地陆续投入了工化规模的生产之中,其中有的已经经受了一年以上的考验,为社会为国家的建设创造出了财富。1988年,中国气功研究会理事长张震寰主任明确指出【清华大学的尝试,如果能够真正应用于生产实践,那将为中国气功事业开创一个新局面。】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老前辈、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83岁高龄的方心芳教授在听取了李升平教授的汇报以后兴奋地指出【这种方法是中国人首创的新技术,它肯定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方法。由于它面对的是整个微生物界,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内走在世界的前列!】
【钱学森、方心芳、贝时璋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和指导使中国人体科学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天,在中国人体科学的园地里人们正迎来了新的春天。明天,经过千千万万中国人体科学工作者辛勤的耕耘,人们必将会获取更大的丰收,更大的成功!】 (选自《中华气功》1990年第3期)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张震寰对严新医生在推动气功科研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很恰当的评价。他说【严新与一些科学家合作,对气功作用进行科学实验,使气功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气功的功法很多,功能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气功师有这样的功能,有的气功师有那样的功能;有的功能超过严新,也有的功能不如严新。但严新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墨守成规,勇于把家传师授和古老气功从深山庙宇搬到大庭广众面前,搬到大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把它纳入现代科学范畴,和科学家们通力合作,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气功的奥妙。】 国内知名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与严新合作,使得外气实验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例如,在“外气对于放射性元素镅-----241衰变计数率的影响”这个课题中,高能物理研究所有教授、副教授共十人参与了这个实验。一个题目集中了这样多的科学家,即使在一般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中,也是少有的。严新医生和这样一大批科学家互相合作的结果,产生了一批科学方法严谨而带有开创性质的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工作已经居于国际气功科学研究的前列。
严新和科学家们合作的研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许多方面,但是从气功的角度讲,主要是将对气功外气的研究,推进到分子的层次和原子核的层次,即开辟了一个外气对于物质结构影响的新领域。通过与严新医生的一系列实验,我们捕捉到了外气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特性,例如,对超远距离(2000公里)的实验样品的影响,对实验样品的双向效应,极好的目标性等等。这些特性得到了科学的证明。这一切,大大提高了外气科学研究的水平,促进了人们对于外气本质的了解。我认为,这些就是严新对于气功科学研究的主要贡献。下面是《中国人体科学30周年座谈会文集》中的第九篇论文《人体生物能量的研究与开发——《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的创建与应用》的摘要与结语部分:
前排中左为贾春旺、孙储琳同志,前排中右为伍绍祖、
唐雨同志,末排右一为李升平同志
近30年来,李升平教授作为亲自参加清华大学童子长寿九步功科学实验的主要科学家,恪守着清华大学及上级部委的原始项目文件和与严新医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文字资料与相关证据。在中国人体科学研究和气功探索遭受不白之冤时,不少人体科学工作者面对强势,面对逆流,不得不偃旗息鼓,而李升平教授却始终坚持用事实,驳斥反伪斗士们戳破他们谣言与谎言,反击他们对人体科学研究和气功探索人士的诬陷与围剿。李升平教授在捍卫童子长寿九步功科学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同时,还在为中国人体科学事业的可持续性科学试验进行着顶层设计的缜密思考。
2015年2月6日,中国童子长寿九步功学会秘书长丁昌盛先生在受邀出席中国驻美大使馆春节招待会后,对笔者说【1994年张震寰将军去世后,中国大地上反人体科学与反气功探索的声浪此伏彼起,在“伪科学”、“伪气功”的帽子横飞的那些日子里,不少从事人体科学的研究者选择了退出,有人甚至转向去研究佛学,但是李升平教授却选择了坚持,并加快了他的气功科研与人体科学探索的进程】。听了丁昌盛秘书长对李升平教授的评价,我感觉到,李升平教授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了中国人体科学与气功探索事业的再度辉煌而与时间赛跑。做为伍绍祖的学术秘书,在人体科学研究和气功探索被打压的年代里,李升平教授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人体科学事业和气功探索事业向纵深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最难能可贵的是,年逾70的李升平教授也具有屠呦呦教授的那种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拼命”的夙愿。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我们衷心地祝愿并期待着李升平教授能用气功这把“理解中医理论与特异功能的钥匙”(钱学森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们的健康事业,为现代科学揭示“中医理论与特异功能”的奥秘做出贡献,并能在不久的将来登上人体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下面是李升平教授2009年整理的《中国人体科学30周年座谈会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