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外气对液晶和脂质体相行为的影响

2015-06-27 09:33 严 新、赵南明、尹长城、陆祖荫
999

严   新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

赵南明   尹长城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枝术系)

陆祖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本文、用示差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气功对向列型液品(MBBA)和人工膜(DPPC脂质体)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功作用后,DSC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MBBA,除了在44℃附近观察到相变峰外,在52℃附近出现新峰,说明产生了一个新相;DPPC脂质体,除了在41℃附近观察到相变峰外,在46—48℃附近出现大的吸热台阶,提示分子排列发生了改变。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可健身强体,治疗疾病。但有关气功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文尝试用示差扫描量热技术(DSC)进行初步探索,旨在为解开气功作用之谜提供启示。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所用DPPC和MBBA分别为美国Sigma公司和Aldrich公司产品,1090B型热分析仪为美国Du Pont公司产品。

DPPC脂质体按通常的震荡方法制备(20mg/ml,PBS缓冲液,PH8.O)。

将制备好的DPPC脂质体及一种向列型液晶MBBA分别置于DSC样品盒中,用热分析仪记录DSC曲线。

2.结果与讨论

DPPC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磷脂,在生物膜的研究中,常常以其制成脂质体作为模型膜,研究膜的结构与功能。本实验以热分析仪测量了发功前后DSC曲线的变化,结果如图1。

实验表明,发功前后DPPC脂质体的DSC曲线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功前,除了存41℃附近出现凝胶—→液晶相转变峰外,在实验的灵敏度条件下,在其它温度基本不出现热吸收峰。而发功后,除了41℃附近的凝胶—→液晶相转变峰外,在32—34℃附近就开始出现相转变,在46—48℃附近出现一个大的吸热台阶,说明脂质体中脂分子的排列发生了改变。我们在气功师在场与不在场时对发功后的样品进行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基本相同,说明上述变化不是气功对仪器的










image007.gif

●☆4.jpg


影响所致。

为了考察气功作用的持续性,我们又连续九天追踪了发功后样品的DSC曲线,结果如图2。

image002.jpg

由图可见,虽然样品经放置后,Dsc曲线的形状有所变化,但基本形状不变,说明气功导致的脂质体的变化似乎是不可逆的。对于向列型液晶MBBA,我们进行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如图3。

image005.jpg

由图可见,气功对MBBA具有多种影响:发功前, MBBA在44℃附近发生相转变;发功后,其中一个样品(密封)除44℃附近出现热吸收峰以外,在52℃附近出现一个新峰,说明出现了一个新相;另一个样品(未密封)的相变峰右移大约1.5℃,且峰形变宽,说明相变分子的协同性变差。我们对发功前的样品进行了不同时间、不同样品盒的测试,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样品本身是稳定的,发功后两个样品结果的差别不是由于样品本身所致。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气功对液晶和脂质体的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由于生物体的细胞膜具有类似于液晶和脂质体的结构,因此,我们推测,气功具有健身强体、治疗疾病作用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和状态而调节了细胞的生理功能,其详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协作组)


2015-06-27 09:33:24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 姓名*

    *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