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脊梁邓稼先对[唐雨现象][宝胜现象]的更多思考
——中国人体科学事业和中国气功科学事业领军人物的纵横谈
40年前的10月初,我们核工业部的一行人经过了火车、飞机、吉普车等交通工具的多次更换,终于抵达了马兰基地。到了基地招待所,才知道九院院长邓稼先一行已经在马兰基地招待所落脚。在后来与邓院长相处的日子里(主要是早饭前和晚饭后),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向邓院长请教对1979年唐雨的“非眼视觉”(唐雨现象),及对1982年张宝胜的“特异功能”(宝胜现象)的看法。
对于(唐雨现象)和(宝胜现象),这一人类认知史和科学史上从未有过的、且众说纷纭的奇特现象,是生物物理学界研究的新内容吗?对此,在中国行动最早的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书记李英杰,就曾拿着刚刚收到的四川日报(79/3/11)去向邓稼先院长请教。邓院长不假思索地说,这个“唐雨现象”也许与“音符之谜”有关。为阐解什么是“音符之谜”,邓院长为李书记讲述了三位诺奖得主音乐沙龙的故事。
图1)1984年11月九院书记李英杰(左2)与院长邓稼先(右2)、陈能宽副院长(左1)、 副院长于敏(右1)的合影(三位院长均为中科院院士,且1999年9月 均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普朗克、哈恩(三位均是诺奖得主)聚会时,通常是一个音乐沙龙的形式。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哈恩伴唱。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揭示外部物质世界的未知与和谐,音乐揭示内部精神世界的未知与和谐,二者达到和谐之巅时,殊途同归”,“音乐与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不同,但彼此是密切相关的,尽管它们的反应并不相同,但它们却是彼此联系和互补的”。爱因斯坦传记记载,爱因斯坦每遇难题,便会搁笔拉琴。
也许,正是古典乐曲中的某些“音符”拉近了三位科学家与宇宙未知事物及规律之间的距离。因此,爱因斯坦曾断言:“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有数学公式组成”。
邓稼先则认为,“音符”应是场效应或波效应的某种表现形式,而关于场效应或波效应的内在规律中隐藏的秘密,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按照爱因斯坦的推论,“音符”既然可以组成世界和描述世界,那么,我们身边发生的诸如“非眼视觉”等未知现象,应当也与“音符之谜”有关。
在马兰招待所,邓院长还讲述了1982年张宝胜在科工委远望楼进行特异功能表演的故事。邓院长说,在现场观看张宝胜表演时,他和在场王淦昌王老(曾是杨振宁、李政道的老师)讨论过在张宝胜表演时如何才能避免出现“魔术”或“造假”之嫌:如将写好字的纸多层折叠后放入玻璃管内,玻璃管两端再真空热熔封闭,而后让张宝胜取出和辨认。
尽管如此,1981年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筹委会成立之后,于光远与钱学森关于特异功能真伪的争辩一直没有停息。而在钱学森院士提出创建“人体科学”构想之后,邓稼先院士、于敏院士、陈能宽院士不约而同地对钱老创建人体科学的构想表示支持。按照国防科工委伍绍祖政委的说法,不仅是九院的三位院士支持钱学森关于创建人体科学的构想,核物理学界的绝大多数院士都对钱学森提出的创建人体科学的构想表示支持。
在马兰招待所即将与邓院长分别的那天晚餐后,我和邓院长聊起了张震寰主任和王淦昌王老在南苑中学观看特异功能人姚永明杂技团义演的故事。
1984年春节刚过,吴桥的一个杂技团来北京演出。其中,有几个人体特异功能的表演节目,如“意念开锁”、“空中取物”、“掌吸扑克”(意念发功后用手掌可吸起162张扑克牌)特别引人注目。特别是,杂技团的20几个小演员们都是姚永明老师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领养的孤儿。看过姚永明老师杂技团的表演后,姚老师说他们在南苑中学还有一场义演,并希望能帮他邀请到张震寰主任前来观看。
一切顺利,张主任爽快地答应了观看姚永明杂技团义演的请求。临行时,张主任还提议,邀请一下王淦昌王老一同观看(王老的秘书告诉我,张主任曾多次邀请王老在科工委远望楼观看特异功能人的表演)。到了王淦昌王老家,说明来意后,王老最后说了五个字:“他去我就去”。这里的他指的是张主任。(王老的秘书说,不久前张主任还邀请王老观看过宝胜同志的表演)。
看过姚永明把领养的孤儿培养成特异功能的表演者后,张主任与王老之间有过振聋发聩的感慨和讨论(另文)。简言之,张主任是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和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他的视角是横向的。他感慨这么多的儿童经过训练竟能都诱发出人体特异功能,这为扩大人体科学中功能人的队伍和功能人队伍的可持续性辟出了一条新径;而王老做为多次与诺奖擦肩而过并教出了两位诺奖得主的核物理学家,他的视角是纵向的。他思考的是如何用人体意识调动人体潜能,以及人体潜能的特征、种类和量级,还有如何才能诱发出不仅仅是在唐雨和宝胜身上才能表现出来的人体特异功能。
图2)南苑中学义演结束后,王淦昌王老(左)与功能人姚永明老师(中)和着军便装的张震寰主任(右)等人合影留念
邓稼先院长听过张主任和王老观看地震孤儿特异功能的义演故事后,邓院长深思了片刻后对我说:“看过唐雨、张宝胜等人的特异功能表演,总的印象是:他们的表演具有可靠性、可重复性,但也有不稳定性”。邓院长还说:“无论是‘唐雨现象’‘宝胜现象’,还是你刚刚谈到的‘地震孤儿现象’应当都与‘音符之谜’有关。爱因斯坦关于‘音符可以组成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推论,可以看作是一种哲思;而钱学森提出的人体科学的概念,则为研究特异功能现象提供了理论框架。当然,如同所有严肃的研究课题一样,对特异功能现象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重复、验证和发展。总之,现代科学的许多学科都需要继续深入和拓展,特别是要向未知领域的延伸”。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邓稼先院长交谈的次数虽然不多,但邓院长的用“音符之谜”阐释“特异功能现象”的谈话,足以令人感受到一位共和国功臣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我也仿佛看到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在为共和国的人体科学事业与气功科学事业的跳动而合成的“音符”。
诚然,心脏为“两个科学事业”跳动的领军人物首属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张震寰主任。
图3)1983年 张爱萍视察国防科工委后与科工委领导合影(前排左数)邓稼先、张爱萍、周光召、张震寰,后排左二是科工委政委伍绍祖
特别是,多次与诺奖擦肩而过(杨振宁,李政道的恩师)、中国核弹之父、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王淦昌院士(他对多位特异功能人士关切备至,曾为解救狱中的功能人士王洪成,给国家最高领导人写过信。
图4)1983年核工业部副部长王淦昌(前排左)在九院验收两项工程后与邓稼先院长(前排右)和九院部分院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合影(部分)
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重要领导者、最早为功能人唐雨“遮风挡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党委书记李英杰(见图1)前辈。
以上四位先行者虽然都已经离去,但他们为推进和发展中国的“两个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永远铭记在继续从事 “两个科学事业”中的实践者的心中。
最后需要提示的是,隐姓埋名28年的大科学家邓稼先用他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诠释了一位民族的脊梁对国家的忠诚和人民的挚爱,今年6月25日是邓稼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邓稼先诞辰百年之际,再次发出“向邓稼先同志学习”的号召,国务院和国防科工委也应发出慰问信,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今年97岁高龄的许鹿希老人送上祝福,并祝许老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