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同志在严新气功科学学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023-12-23 21:00
13

003uMWNozy6KSCU6IDn49&690.jpg


学会副理事长李振兴同志在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


李 振兴

(1994年12月18日 北京)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严新气功科学学会成立已经一周年了。今天召开这样一个纪念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规划未来,交流经验,互相促进。开好这个会,对于弘扬严新气功,推动学会的各项工作,增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应邀出席今天纪念会的有已经成立省级严新气功学会的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北、安徽、河南、湖南、陕西、山东、贵州等省区气功组织的负责人,有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严新气功组织的负责人,有为发展严新气功作出特殊贡献的知名人士,有严新老师的新朋友和北京理事会成员。请允许我代表学会,对到会的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会从成立到现在,始终得到严新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他对我们办会的宗旨、功法的普及、开展科研、学会自身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都有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张主任在我会虽任职时间不长,但他对我会工作高瞻远瞩,留下了许多宝贵意见。他们的这些重要意见是我会遵循的工作原则。

我会工作还得到国内外广大的气功爱好者、党政机关有关部门、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及各方面领导、专家、学者的热情支持。我仅代表学会向关心、支持我会工作的各界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会成立不久,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就是我们第一任理事长张震寰同志突然离去。大家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这对一个刚刚起步、班子还不健全的学会组织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重要的考验。学会几位主要领导经过一段沉思以后,觉得对张震寰同志的最好悼念,还是应该学习他的优秀品质,攀登气功科学的高峰,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远在美国的严新老师听到张震寰同志去世的消息以后,专程赶回国内,满怀深情地向张震寰同志作最后的告别。

今年4至6月,应一些省、市的热情邀请,严新老师在北京和外地14个城市作了30余场气功报告,听众近30万人,满足了一些气功爱好者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严新气功的发展。因此,这段时间学会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好严新老师在全国各地的报告会。

学会的另一方面工作,就是健全组织机构,选定学会的主要领导成员。经多方协商,征求有关领导意见,并报上级批准,现已确定由原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芳同志任严新气功科学学会理事长。王芳同志早年参加革命,久经革命斗争考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级领导干部。今后,我们将在王芳同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把学会工作做好。长期以来,王芳同志热情支持严新气功科学研究,他是一位称职的人选。现在他正在厦门,来不及返回北京参加这次纪念会,特从外地发来传真,对会议提出希望。现在学会常务理事由8人组成,下设6个工作部门,为开展学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除此以外,在开展培训、科研、开发等方面都有一些设想和计划。但整个说来落实不够,起色还不明显。在回顾总结一年来工作的时候,我们诚恳地希望听到各方面同志的批评和建议。

在这次会前,我曾访问了四川省的几个县,再加上平时对其他地方学会的了解,我感到要做好我们学会的工作,需要有几点共识:

重德,要讲团结,讲原则。没有这一条必然闹分裂,闹无原则纠纷。修炼严新气功要特别强调“重德为本”,志同道合,团结为重,大局着眼,天下为公。讲团结,讲原则,是“德”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都是为弘扬中国气功事业走到一起来了,就应该讲五湖四海。气功界常说的一句话,叫“练功不修德,早晚要着魔”。谁要是能以大局为重,出以公心,维护团结,按原则办事,有了问题能严以责己,大家心情舒畅,许多事情就都好办了。

其次,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开展学会的各项工作。广泛普及和开展群众性的练功活动,是学会的一项经常性任务。绵阳的群众性练功一直坚持不懈,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借严新老师回国的东风再次掀起普及、巩固、发展严新气功活动的热潮,工作搞得确有生气,确有成效。绵阳的经验很可贵。我在四川时还参加了昭化水电五局严新气功组织的群众练功活动,他们强调以德为本,搞得很有特色,效果也很好。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张震寰同志过去就明确指示,各地学会应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总结自己的经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汇集整理出来,经过研究、评价,用专辑、会刊、录音、录像等方式宣传推广,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今后我们要有计划地召开一些专题研讨会,不断提高学会工作的水平,使学会名副其实。

还有,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重视对严新气功功理功法的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进一步为弘扬中国气功,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以上说的几点意见,仅供参考。学会的工作需要人人参与,需要老同志进来,也需要年青人参加;需要有各阶层广大群众的支持,更需要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要有一支结构层次合理的骨干队伍,何愁干不出一番事业来。回顾过去,我们已迈出了第一步.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祝大会圆满成功!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 姓名*

    *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