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外气超距对溴——正己烷体系发生取代反应的观测

2015-06-27 09:49 严新、李升平、杨增家、陆租荫
1566

严新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

李升平   杨增家   (清华大学化学系)

陆祖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

   

盛有溴——正已烷混合溶液的试管,在室温无光照的条件下,气功师超距发功(几十公尺至10公里)使用气功外气对其作用。实验表明,发功结束以后原来深红色的溴——正已烷混合溶液褪色而呈现无色状。红外分析表明,气功作用后的混合溶液中出现了Br-C键振动蜂。证实了溴——正己烷体系中发生了取代反应。目前对这种超距作用一下的机制尚不清楚。

一、前   

   

气功不仅可以发放外气治病,而且高级气功家可以远距离发放外气进行治疗,这种气功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应用。气功外气作用且具有多种效应,为深入了解气功外气是否可能对烷烃取代反应产生影响,作者设计了在完全无光线室温的条件下远距离(从几十公尺至10公里)发功将气功外气作用于溴——正已烷混合溶液的实验。

二、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及药品

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分析仪器为Nicolet公司所产5DX付立叶变换红外仪。

实验中所用药品分别为:

正已烷——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厂产品。

液体溴——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厂产品。

实验设计:

众所周知,在生命过程中化学效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气功外气能否对某些有机化学体系产生影响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而本实验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一定的气功功法模拟气功师远距离治疗,将化学药品代替具有思维能力的病人。发功者严新医生不直接接触样品而在几十公尺乃至10公里以外对样品发放外气进行作用,以检验其气功外气的物质性。

由于这样的实验难度迄今从未见到过。所以实验的次数及效力要受发功者体力,情绪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把握这类高难度的气功实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实验的背景条件有充分的了解,检测方法需十分可靠。

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烷烃类的取代反应则是一种人们了解比较清楚的化学过程。

人们熟知,溴——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系只有在强光照射条件下可发生自由基的取代反应。在无光及室内暗处、室温条件下这个混合体系是长期稳定的,不会发生自由基的取代反应。可以说人们对这个反应的发生背景条件是完全清楚的。因此只要样品的检测方法可靠,人们可以有把握来判别实验的真伪性。

样品的检测:

溴——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系由于溴分子的存在而呈现出深红色,一旦溴分子不存在,溶液的颜色就会消失。这是用肉眼来判别混合溶液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标准。典型的溴——正已烷混合溶液颜色如图1所示。

使用红外仪则很容易鉴别溴——正己烷体系内是否发生了变化。正常的溴——正已烷混合溶液红外谱图如图2所示。

对照实验:

本实验中进行了二组对照实验。这二组对照实验的混合溶液配制与接受气功外气的实验样品完全一样。

一组对照样品共四支试管,用双层牛皮纸信封包裹好以后,放在室内暗处。二个月以后,打开包装发现试管内溴——正已烷混合溶液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实验前后的溶液红外谱图也没有改变。这说明混合溶液在室温、双层包装的不见光线条件下二个月之内是稳定的。


已烷2.jpg


另一组实验是为了确证由于拍照的闪光灯照射对混合溶液是否产生影响。(正常的实验前,每支实验试管都要进行拍摄记录。)因此,对四支对照实验试管进行十次曝光。然后再用双层牛皮纸信封包裹好放置在室内暗处三天。三天后再打开包装观察。同时用红外检测,结果也没有发现混合溶液内发生了可观察到的变化。

气功实验方法:

由于溴—正己烷混合溶液可由强光引起取代反应,所以本实验的溶液配制,包裹,接受发功均在夜间进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1小时进行,首先将1ml液体溴和40ml正已烷溶液配制好,然后,分装在四支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然后每支试管都用双层牛皮纸包裹起来。二支试管做为实验样晶,二支试管做为对照样品。

每次实验前5分钟,将封装好的试管全部取出,观察其颜色,并拍照记录。然后重新将试管包裹好。其中一组二支放在一间实验室内,关上灯。锁好门,等候发功。另一组二支试管放置在相距发功实验室约二十米的另—间实验室内暗处作为对照样品。

每次发功时问约5~10分钟,在发功结束以后约5~10分钟取出试管,立即打开包装进行观察颜色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将对照样品试管拿来与实验试管进行颜色对照。实验样品的混合溶液还将进行红外分析,然后将谱图与原来测试好的溴—正已烷混合液红外谱图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本实验共进行了四次,每次的实验情况及条件均列于表1中。


实验日期实验内容室温℃联络方式发功距离KM实验效果

1987227

1987227

198734
1987
927

+正已烷

+正己烷

+正已烷

+正己烷


16

16

16

25

电话

电话

电话
 
7
lO
3
O
Ol

变色

变色

变色

变色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表明,气功师严新医生在超距情况下发放外气确实可对实验试管内的溴—正己烷混合溶液产生影响,使之褪色。典型结果如图3。

由于试管内的混合溶液颜色业已褪掉,因此可以确认该溶液内发生了某种变化。对该溶液使用红外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红外谱上已出现了Br-C键的伸缩振动峰,其位置在688.125px-1。试管内混合溶液在实验前后的红外谱可见图4。据此,我们已确信混合溶液发生了取代过程。但由于溶液内Br量较少,所以伴随取代反应产生的H—Br也不会很多。加之H—Br键振动蜂位置约在74225px-1左右,而该位置正好是正已烷中甲基振动强峰的所在位置,因而本实验中很难观察到H—Br键的振动蜂。


已烷3.jpg


一般认为,溴与正己烷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自由基的取代过程,反应将按溴分子在光作用下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链式反应,其主要步骤如下:

已烷4.jpg


对照实验巳表明,这类取代反应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室温13~16℃,黑暗条件)以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由发功到取出观察20~25分钟)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但在气功外气作用下,甚至是在超距作用下竟会导致实验样品颜色褪掉,取代反应发生,这不能不令人认为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现象。


image001.jpg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是,严新医生为了要说明气功外气具有方向牲和区域性,在一次实验中他使二支并列的大约相距50px的试管溶液颜色,一支完全褪掉,另—支则使上部2/3的溶液褪色,而试管下部1/3颜色却基本没变。该试管的照片见图5。

这张实验照片以非常直观和形象的方式表明了气功外气的发送的确具有方向性和区域性。


image004.jpg


实际上,在大量的以气功外气为治疗手段的临床实践中,人们早巳普遍感受到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这支没有完全褪色的试管又经过30分钟以后全部褪掉了颜色。使用红外检测表明;混合溶液内同样发生了取代反应。     

由于气功外气可以使室温条件下,完全不见光的溴—正已烷混合溶液内发生取代反应,因而很自然地使人们推测:在这样的体系内是否还可能发生除了均裂自由基方式以外的其它反应途径。

显然,这仅仅是一种推测而已。

本工作还是十分初步的。但它揭示了气功外气不仅可以使溴—正己烷混合溶液内发生取代反应,而且甚至可以在超距作用条件下令其发生,这不能不使人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现象。为揭开这一现象的作用机制,今后有必要继续进行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协作组)


2015-06-27 09:49:45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 姓名*

    *
  • 内容